聚焦形式主义:以基层扶贫为例,向纪委反映一些形式主义表现,大家看看准不准

2024-08-23

形式主义这事儿真是挺让人头疼的,大家都挺烦它的,但就是老是改不了。我这儿总结了一些在基层扶贫工作中遇到的形式主义问题,咱们一起聊聊对不对头。要是你身边也有这样的事儿,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说说。

比如这个“扶贫日”,本来是为了帮大家脱贫,让干部们定期上门挺好的。可到基层那儿,周五周六就成了固定的“扶贫日”,其他时间去都不算数。这就闹了个笑话,有些应该立马解决的事儿,干部们非要等到“扶贫日”才去处理。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让干部们能灵活点儿,只要真帮到人了,政策讲明白了,帮着贫困户申请到福利了,人家自然就满意了。

还有更离谱的,有些地方搞“三清四拆”,为了赶进度,把乡亲们的厕所都拆了,然后给每家发个塑料桶当厕所。一家人男男女女每天得排队上厕所,这事儿听着都让人哭笑不得。为啥不能等新的公共厕所建好了再拆旧的呢?
再说说那些“面子工程”。乡镇为了迎接检查,各种文件、表格、照片得准备一大堆,产业项目年年开新工,年年种新树,钱花了不少,但没啥实际效果。还有贫困户的安置房,检查组来了,赶紧让贫困户搬进去,送点米啊油啊的,检查组一走,贫困户住哪儿都没人管了。


这脱贫攻坚的检查也挺让人无语的,不看实际效果,就看记录;不关心贫困户脱没脱贫,只关心干部来了几次;不看第一书记干了多少实事,就看他是不是天天在岗。这种检查方式不行,不仅没找出真正的问题,还助长了形式主义。
扶贫宣传这事儿也挺逗的,之前全国各地都忙着大张旗鼓地宣传扶贫攻坚,标语展板到处都是。现在又要整治形式主义,防止过度宣传,有的地方干脆“一刀切”,把那些花了大价钱做的宣传板全都拆了。这些宣传板可是以前就建好的,为啥不让它们继续立着,等到2020年全面小康之后再拆呢?
再说说扶贫办的那些事儿,现在有些地方扶贫办的办公经费简直是敞开了用,开支巨大,而且缺乏审计和监督,这就给腐败留下了空间。比如有的地方超编提拔干部,买些高端的暗访设备;有的地方随便买办公设备,租车包车没个尽头;还有的地方超标接待,外出考察,随便领加班费。

有些地方的扶贫有点走偏了,变成了材料扶贫,材料做得不漂亮根本过不了关。现在很多党员干部每个月跑到乡下去扶贫,主要是为了完成任务。特别是上级要来检查的时候,大家就一股脑地下乡,聊天、补资料、拍照,忙得不亦乐乎,至于贫困户接不接受、乐不乐意、有没有空,根本没人关心。
还有一些扶贫措施根本不切实际。比如有两家贫困户收到了一大堆全脂奶粉,每家半吨多,根本喝不完,结果奶粉都堆在墙角结块变质了,这事儿在群众中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有的镇花了500万搞什么草地生态畜牧项目,还投了上百万元搞南竹、丹参、桔梗种植项目,但是这些项目可行性研究做得不够,决策也不够精准,最后全都烂尾了;还有盲目种了1.5万亩金银花,现在也都基本毁损或者撂荒了。

数据上的问题也挺严重的,有些扶贫干部对村里的一些关键数据,比如耕地面积、收入啥的,瞎编一通,虚假填报,导致上报的数据不真实,没法真实反映贫困户的情况。有的村子甚至直接拿别的村子的文字材料当自己的工作总结和问题整改清单。
说到扶贫资金的监管,这事儿也挺让人头疼的。因为监督不到位,资金使用的审核也不严格,结果我们当地负责扶贫培训的学校就虚报冒领培训经费,还把一些80岁以上的老人和精神病人当成培训对象,让他们领误工补贴,浪费了一大笔钱。还有的村子让一百多家受助家庭“被自愿捐赠”,村里的干部动员这些人签“自愿捐赠协议”,每户留下一部分钱,剩下的捐赠给村里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