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探形式主义的根源

2023-12-11

最近一年来上面试课,总是给大家讲形式主义,因为结构化面试的考题中,经常出现形式主义相关的问题。我发现很多学生,甚至于老师,对于形式主义的理解过于形式主义了,一说形式主义,就是干部的政绩观出了问题,就是丧失理想信念,这是片面的、静态的,远远无法真正理解当今社会状态下的形式主义。所以专门写篇文章来帮大家分析一下形式主义的根源,以便大家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当然我说的也不一定对,仅供参考罢了。关于形式主义是什么、实质是什么,百度上是这样讲的:
形式主义,指的是一种只看事物的表象而不加分析其本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它违背了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科学原理。  形式主义的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其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矛盾和问题;具体表现是欺上瞒下,做表面文章,虚多实少,阳奉阴违喊口号多,不折不扣抓落实少。
百度中对于形式主义的根源这里,太过于偏颇。所以在这里我们更全面的分析一下。形式主义从目的上,可以分为这三种:博取欢心型、糊弄了事型、逃避责任型。我们挨个分析一下。1.博取欢心型。博取欢心,谁的欢心?当然是领导的欢心。我们知道,一些干部比较追求权力,追求奖赏,而恰巧在我们的行政体制中,领导的意见对干部的任用、升迁、奖惩有非常大的话语权,于是,干部的追求权力就变成了追求领导的认同。如何追求领导的认同?看起来很简单,工作做得好就行了。但把工作做好并不容易,一是因为一些工作具有长期性,二是因为一些工作很难量化,如果不「做点手脚」,很难给领导一个或者深刻的印象。于是就会有个别干部,在形式上费尽心机,以求更快得到领导的另眼相看。当然有一些领导比较「靠谱」,不喜欢搞形式的干部,只喜欢干实事的干部,这种情况下,形式主义的问题就会减轻很多。2.糊弄了事型。有些朋友会说,糊弄了事应该是原因,不应该是目的。不重要,本来就是我瞎起的名字。之所以有这个类型,是因为我自己了啦。我自己平时工作就是糊弄了事的,原因无他,唯懒耳。公司经常有各种任务,我当然不愿意用心弄,所以就做做表面文章啦,都是到 deadline 时随随便便凑合几段话交差。当然现在交差的质量比以前好很多了,感谢 ChatGPT。同样的,有一些干部,本就把工作当作一个任务而已,本身也不求升迁,只求一个安稳,「无欲无求」,心甘情愿做一个「躺平式」干部,再加上没有足够的激励措施和没那么严格的惩罚措施,工作的时候自然会只走个过场,走走形式罢了。3.逃避责任型。坦白说,当下时代的形式主义主要类型就是逃避责任型。逃避责任型很有意思,因为它来自于制度的结构性矛盾,这个矛盾很难调和。这个矛盾的双方分别是领导和基层工作人员(下属)。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管理型政府」已经在转向「服务型政府」,群众的诉求越来越多,政府也越发重视群众的诉求。但关键问题在于「政府」是谁?「政府」是一个虚幻的概念,就像「公司」一样,真正的实体是人。但人,是一个大的群体,我们不能给某一个非常大的群体贴一个固定的标签,就好像我们不能一说老人就是八九十岁的、一说父母就是含辛茹苦的。政府的人里面又分为领导和下属,当然还有其他分法,这里不再赘述。一般情况下,领导是想把工作干好的,那么怎么把工作做好?当然是满足群众需求。于是为了迎合群众需求,领导就会事无巨细,设置很多工作。这当然是好事,对群众来说体验感非常好,我们应该欢迎。但问题来了。领导设置这些工作,是自己来做吗?当然不是,领导需要照顾的事情有很多(此处非讽刺),不可能做到事必躬亲,所以很多工作就压给了下属。接着说下属。下属接到了工作,也没问题,但问题群众的需求越来越多,领导的要求也越来越细,工作也越来越多。于是导致一个人可能干两个人甚至三四个人的工作。就会导致工作效率变低,工作效果不好。那么自然领导不满意,导致群众不满意。所以领导为了让群众满意,不得不采取一些手段来保证工作质量:落实责任,奖优罚劣。工作多、责任大,自然带来了形式主义。总结一下:博取欢心型和糊弄了事型属于主观因素(思想),逃避责任型属于客观因素(机制)。当然这并不是泾渭分明的,比如博取欢心型里面也包含着体制机制的问题-一把手说了算,糊弄了事型也同样包含着机制的问题:奖惩机制不完善。更进一步的总结:我们在做题或者答题的时候,不要动不动就把问题归结为思想问题,我们更应该看到客观环境因素。可以这么说:事情的发生、发展、没落都有其社会原因,甚至其根源都是社会因素。我之所以一直在普及各种社会状况就是想让大家更能够从客观发展的角度去看待、去谈论问题,而不是简单地、表面的谈。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