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县激活“夜市经济” 促进市场主体倍增

2022-06-21

盛夏,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绛县城东、城西农贸市场上,数百个在夜市“安家”的经营户,叫卖声此起彼伏,商品琳琅满目:从衣服到鞋袜,从瓜果到蔬菜,从小吃到玩具……吸引着逛街纳凉市民们的目光。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重大战果后,如何有序推动复商复市、增加百姓收入?绛县通过统筹规划,多措并举,激活“夜市经济”,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规范经营空间,创造就业条件,经营者队伍不断壮大,群众“夜市经济”中谋出路

随着各类市场主体的激活,绛县贯彻落实省、市市场主体倍增工作决策部署,引导“流浪”经营者“入住”农贸市场,规范经营空间,创造就业条件。一夜之间,县城两大农贸市场、街头巷尾和全县各主要集镇、社区周边,突然有不少人从事到“夜市经济”中,当起小老板,许多农民兄弟也大着胆子,拉上自己的新鲜农产品进城赶夜市、谋出路。

煎饼果子的老张常年在街边、广场周边“打游击”“以前城管每天都会来看好几次,见有人摆摊,会要求挪走。”老说:“自己的三轮车曾被没收过,现在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放心干了!”这两个月来,他亲眼见证了自己所在的城东农贸市场里,以前仅有寥寥数人卖水果、小吃,如今已聚集了数十家经营户,卤味、冰粉、鲜花、水果、蔬菜、衣服、鞋袜、手机贴膜……俨然成了一支大队伍

政府靠前作为,服务市场主体,“夜市”新的消费场景备受市民青睐

面对疫情影响,“夜市经济无形中成为保民生、保就业、提振经济的一个抓手。绛县转变观念、主动作为,认识到不是“城管”而是“服务”,应从“管理”“治理”“惩治”向“服务”“扶持”“帮扶”理念转变,采取“规范化+人性化”服务举措,及时为小业主提供政策解读、资金扶持、货源信息等服务,在管理中体现更多人性和宽容。据悉,截至目前,仅绛县县城就增加经营户200余户,增加就业岗位500余个。

“我们是5月8号来夜市干的,每天要忙到深夜12点。”说起这一个多月的夜市经营,小李脸上流露着满足的笑容。据他介绍,他每天晚上能销售100份臭豆腐,小份的6元,大份的10元。随着夜市经营户的不断增加新的流量方式、新的打卡圣地、新的销售方式、新的互动形式,让每一位来到这里的消费者不仅感受到了吃、喝、玩、乐新体验,而且找到了美好生活的新灵感。

管理质量升级,推行柔性执法,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夜市经济,很多人觉得是“穷人经济”、“低端经济”、“落后经济”,甚至是“脏、乱、差”的代名词,是应该被淘汰和打击的对象。然而,低门槛不等于低质量,夜市经营要提升货品质量,不仅价廉更要物美,食品要保证安全卫生。绛县相关部门主动履职,疾控部门强化对饮食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食品安全部门监管食材进货渠道及加工卫生;城管部门合理设置摊位,采取归行纳市法规范管理;环保部门让各经营户配备污水桶、垃圾箱并定时回收。通过树立新规范、建立新秩序,为消费者提供方便、有序、温馨的消费环境,经营者、消费者和管理部门尽欢颜。

来源:绛县融媒体中心

责编:王春宁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