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别再被 “形式主义” 捆住手脚!中央新规整治 “七宗罪”,为实干松绑

2025-08-28

“白天泡在会议室,晚上趴在材料堆,周末还得应付检查 —— 哪有时间下村帮老百姓办事?” 一位乡镇干部的吐槽,道出了不少基层工作者的无奈。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就像无形的枷锁,让他们深陷 “忙忙碌碌却没办多少实事” 的困境。


好在,中央近期正式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直指基层痛点,给形式主义列出 “七宗罪”,条条切中要害。基层干部纷纷表示:“终于能卸下包袱,专心干实事了!”



01


“口号式落实”:喊得响,做得少,到头一场空图片

有些干部落实政策时,就像 “传声筒”—— 开大会、挂标语,口号喊得震天响,却拿不出半分具体方案。领导面前拍着胸脯保证 “没问题”,转头就把工作抛到脑后。


新规明确 “开刀”:不准用会议落实会议、用文件套文件,必须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比如部署一项工作,不能只说 “要重视”,得说清 “谁来做、怎么做、什么时候完成”。


02

最刺眼的是 “对群众合理诉求推诿扯皮,说话态度差”。


新规要求:政务热线、政府网站、政务 APP 不能成 “僵尸”,必须打通服务群众的 “最后一公里”—— 群众打电话能有人接,反映问题能有回应。



03


“虚假作为”:编数据、造典型,靠 “演技” 混日子图片

工作没做好?没关系,数据能 “编”,典型能 “造”!有的干部检查前临时补材料,汇报时夸大成绩,甚至伪造现场应付考核。


新规直接 “亮剑”:弄虚作假、瞒报谎报将严肃处理,督查检查再也不能把 “拍照留痕” 当标准。干得好不好,得看群众满意不满意,不是看材料漂亮不漂亮。



04


“文山会海”:文件长、会议多,干部埋在纸堆里图片


一份文件写上万字,光 “重要意义” 就占 3 页;一天开 3 个会,内容重复还没重点 —— 基层干部的时间,全耗在 “看文件、开大会” 上了


新规开出 “瘦身方”:除了综合性部署,文件最多 5000 字,专项文件不超 4000 字,废话少说,直奔主题;本系统每年最多开 1 次综合性会议,主报告不超 1 小时,能合并的合并,能开视频会的绝不扎堆。



05


“过度检查考核”:一天迎三拨检查,基层疲于应付


“上午刚送走环保局的,下午市场监管局的又来了”—— 多头检查、重复考核,让基层干部天天围着检查组转,哪还有精力干正事?

新规划红线:每个部门每年最多搞 1 次综合性督查考核,不准随便设 “一票否决”,不搞 “千分制” 打分。省市县三级要统筹检查安排,别让多个部门扎堆 “骚扰” 同一个乡镇。





“漠视群众诉求”:脸难看、事难办,寒了百姓心图片

政务窗口工作人员 “冷硬横推”,打便民热线永远是 “正在处理”,政府网站半年不更新…… 这些让群众头疼的事,被新规列为重点整治对象。


06


“虚假作为”:编数据、造典型,靠 “演技” 混日子


“调研就是走流程:提前踩点定路线,基层提前摆好‘样板’,陪同人员比调研人员还多”—— 这样的调研,听不到真话,摸不到实情。

新规明令禁止:不准搞 “走秀式调研”,不能要求 “必须见主要领导”,陪同人员要少,要真正走进田间地头、社区楼道,听听老百姓怎么说。


07


“指尖上的形式主义”:APP 多、打卡烦,手机成 “负担”

党建 APP、扶贫 APP、防疫 APP…… 手机里装了 10 多个政务软件,天天要打卡、要签到、要转发,不然影响考核”—— 这是不少基层干部的 “指尖噩梦”。


新规 “减负” 到底:每个部门最多保留 1 个面向基层的政务 APP,不准让县级以下单位填表报数,不准搞 “打卡签到、积分排名”,更不能把 “点赞量、学习时长” 当考评依据



除了这 “七宗罪”,新规还有两个 “暖心点”:不准随便向县及以下单位借调干部,免得基层骨干被 “抽走”;明确基层权责边界,不能什么事都往基层 “甩锅”。


一位街道干部说得实在:“减负不是减责任,是把我们从没用的琐事里解放出来,能多花时间帮群众解决问题。”



根治形式主义不是一天的事,但这次中央出重拳、下猛药,让基层干部看到了 “实干有奔头” 的希望,也让老百姓盼到了 “干部能专心办实事” 的日子。


相信随着新规落地,基层能少些虚功、多些实干,群众的获得感也会越来越强。




END



若你在法律事务中感到力不从心,别着急!

关注本公众号,海量法律知识、

专业维权策略持续更新,

陪你从容应对法律挑战,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开启法律知识积累之旅。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