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驻中国移动发声!这6类乱收费、违规行为已被列入整治清单!

2025-08-14

我是肆人。


近年来,高价套餐、隐形收费、乱扣费等老问题在通信行业屡屡被曝光,用户的不满情绪持续累积。即便多轮监管整治已出重拳,一些违规行为依旧在暗处滋生。作为行业领军企业的中国移动,一季度客户数减少94万,这背后既有市场竞争压力,也折射出服务质量和作风问题的现实考验。面对顽疾反复、治理乏力的局面,中国移动纪检系统将6类乱收费、违规行为列入重点整治清单,释放出整治通信行业作风问题的强烈信号。


01顽疾盘点:6类问题触碰红线经纪检监察机关梳理,目前在通信业务经营、作风建设等领域,以下6类问题反复出现,群众反映强烈:

  1. 多收费、乱收费——欠费处理不规范、计收混乱、账单项目不透明,甚至在套餐外叠加收费项目,让用户莫名其妙多掏钱。
  2. 被开通”增值业务——用户未申请、未授权,却被动签入高价流量包、彩铃、云盘等服务。
  3. 高价套餐取代低价选项,最低价往往被刻意隐藏;账单中出现“服务费”“附加费”等模糊名目;更有甚者,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开通高价增值服务,导致话费激增。
  4. 业绩观偏差损害客户利益——以业绩冲刺为名增加不必要的消费负担,甚至侵蚀客户权益。
  5. 考核指标过重,加重基层负担——以排名、通报、摊派任务等形式层层加码,逼迫基层消化不合理业绩要求。
  6. “三指定”行为——在用户受电工程(通信安装类业务)中,直接或变相指定设计、施工、设备供应商,剥夺客户自主选择权。
这些行为不仅违反行业规范,还突破了工信部早在2015年、2018年就明确的两条“红线”——严控申诉率、严禁不明扣费。长期存在的乱象,侵蚀了企业的信誉,也损害了行业形象。
02“五抓五强”从教育震慑到制度规范针对顽疾,中国移动在驻集团纪检监察组推动下,启动了“五抓五强”工作法,将教育、震慑、制度、交流、长效机制一体推进:
  • 抓部署强落实——制定《警示教育工作指南》,分解任务目标,要求市县两级单位紧盯乱收费、“三指定”等突出问题。
  • 抓思想强党性——开展分层分级党课辅导和全集团警示教育大会,通报违规案例,教育引导干部自律自省。
  • 抓典型强震慑——发布《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120种典型行为警示教育手册》,收录127个契合业务场景的案例,并制作警示教育片、动漫视频,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 抓宣传强交流——编发《警示教育工作专刊》,推广基层单位整治虚构招待、减轻考核负担的经验做法;开设《查办“四风”案件思路和方法》课程,提升办案质效。
  • 抓长效强创新——在网上大学开设警示教育专区,将案例视频常态化推送,形成线上线下结合的教育模式。
这些措施既有“当头棒喝”的案例曝光,也有“润物无声”的思想教育,力图让纪律规矩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03从欠费到隐形收费全链条纠偏纪检整治的落脚点在于行动落地。此次专项整治瞄准欠费问题、计收不规范、“三指定”违规行为等重点,推动形成整改闭环。通过交叉检查、专项督导等方式,倒逼主责部门开展自查自纠并举一反三,整改共性问题。对典型违规行为严肃问责,已处理30起案件,释放出“动真碰硬”的信号。同时,整治并非“运动式”,而是与制度建设同步推进——利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120种典型行为警示教育手册》和风险管控体系,将违规操作的空间逐步压缩至“零缝隙”。“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必须零容忍、动真格。”通信服务关乎千家万户,乱收费、违规经营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作风问题、政治问题。这场整治行动,既是对用户关切的直接回应,也是对行业作风的再一次校准。当违规成本高到无人敢碰,当监督网络密到无处可逃,群众才能用得放心、付得明白,行业才能走得稳、行得远。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