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的问题,真的是“年轻人”的问题吗?体制内连坐式管理,该有人担责了!

2025-08-05

整治年轻干部的风,吹得很猛。

一提年轻人,就说“躺、玩、不上进”,一查作风问题,就先从年轻人下手。一搞教育整治,就把年轻干部群体,拉出来重点盯防。

标签就这样贴在了那些,没权、没岗、没人带的年轻干部身上

出事的人,真的是这个群体的主力吗?

还是说,有些领导习惯了把风险往下甩,把问题往下推?



01
没得选,也不能错?

上图为监督要求

原创/许二野:身在局中,眼里有风

不可否认,确实有年轻干部懒、滑、浮,但这并非群体现象,可能是结构性失衡的结果。

有人把年轻人当成问题来处理,把所有问题都打包,贴上年轻人的标签。

年轻人没资格推锅,却总是被安排背锅。上面一纸命令,下面连夜出文案。出了事,是执行不力。

体制里有一个不成文的潜规则:年轻干部不能犯错,但必须敢冲锋。

现实呢?很多工作都是上级拍板,年轻人只是执行。很多会议是部门负责,年轻人只是记录。

很多决定是集体定调,年轻人只是传话。可一旦出了差错,问责的名单里,出现的,就有年轻人。

“谁负责对接的?”、“这个材料谁写的?”、“现场是谁在场的?”

连坐式问责、结果导向问责、流程盲区问责,最后全部穿透到最末端,年轻执行层。

他们没有权力干预流程,连说“不”的权利都没有。



02
上头加码,下头崩盘

很多所谓的“年轻人问题”,其实是某些单位自身的管理短板。一边喊年轻人要主动、要斗志,但又不给成长平台,不给转正名额。

一边说要以实绩选人用人,可真正能上去的,反而是会来事的、会包装的。

长期处于这种干得越多,背得越多的生态里,年轻人不愿意卷,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抵抗不公平的工作机制

如果今天我们要谈干部作风问题,先搞清楚几个问题:是谁不顾节奏盲目加码,让基层疲于奔命?

是谁以改革之名,在一线反复折腾试点?是谁在项目推进中一再改口,要求反复重写材料?又是谁,在单位层层压责时,从不亲自扛一下?

年轻人是组织的一部分,不是组织问题的替罪羊。

一出事就盯着年轻人,一整治就专找年轻人,这是最省力的办法,但绝不是最负责的方式。应该被盯紧的,或许是那些只想上分、不愿下场的中层干部

应该被整治的,也可以是那些权责不清、压下不扛的形式主义流程。

整治要自上而下,不是从下往上推锅。



03
管要严,也要给出路

整顿作风,不能只盯住年轻干部,该看看责任划分,有没有形成责任闭环,看看是不是有人,在用整顿的名义,逃避自己的管理责任?

年轻干部不是天然的问题制造者,他们的问题,有一半是任务太重,指导太少,另一半,是责任太大,权力太小。

如果想让年轻干部有担当、敢作为、能上进,就该从根源上动手术,

问题从哪里来,责任就该落在哪里。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