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5
官方的态度,已经变了。
公务员从事副业,若符合一定条件,已不再列入纪检审核范畴。
四川一名在编公职人员,下班跑外卖登上热搜,舆论一边倒地支持:“靠自己挣钱,有错吗?”
早在去年,中纪委也在通报中指出:应精准识别违规营利性兼职,与合规副业的边界,避免一刀切误伤。
有些副业,已经获得了系统性放行。
上图为有关事件
原创/许二野:身在局中,眼里有风
首先澄清一个误区:纪委没有不让你动手挣钱,是不允许你动用权力变现、违规搞利益输送、占用工作资源牟利。
这也是为什么,四川那位送外卖的公务员没有受到处分。
非工作时间、非工作资源、非职权关联、无公职标识、无影响履职行为、无组织申报义务。
这就是当下副业红绿灯体系的实质:合规副业可以做,越线副业必须禁。
孙先生(上文提及的外卖副业从事者)说:“刚开始有人不理解,说体制内怎么能送外卖?”
但他的单位不仅批准了,还鼓励其他同事如有兴趣,也可依法依规申请。这是制度变化带来的文化重塑。
如果还是抱着副业等于违规的老逻辑不放,那便是错失政策窗口期。
纪委的理解框架中,副业并不靠项目类型,来评判是否违规,而是看你有没有把权力、身份、职责三者嵌入进去。
我总结了当前被纪检默认“放行”的七类副业场景,它们有一个共同点:行为与组织身份之间,有明确的制度切断带。
非实名内容创作
典型形式:以笔名运营账号、写书、投稿、开专栏。合规要点:内容不得引用未公开数据,不得对单位进行定位性描述。
技术类成果输出
比如工程人员做工具类教程、法务人员参与标准化审稿、教育类干部做题库设计等。前提:不能用本单位设备、资源、渠道,参与生产或变现。
专业类公益顾问
场景如:帮家乡出谋划策、参与地方志编撰、为公益组织提供非营利服务。
不收取费用、不签约、不持续参与,不进入经济关系。
自有资产管理
包括:持有闲置房产出租、长期持有合规股票、不动产收益、非经营性土地流转。要求:不得短期频繁交易、不得作为隐形投资操作窗口。
家庭式农业副业
比如父母承包农田,自己在节假日参与,或者家族共同维护自有鱼塘、茶园。
条件:不得注册公司、不得雇佣体制内人员、不得包装为官方项目申报。
数据类“轻劳动”副业
诸如平台派发的图文审核、智能标注、模型训练辅助任务等,具有“无客户、无交易链、无品牌关联”的特点。
风险极低,属制度灰区的人力冗余利用。
有限公开场合讲课/授课
包括学术会议、行业培训、机关外延合作项目讲授。
要经过单位授权或备案、讲授内容与本职工作脱钩、讲课报酬透明申报,即可视为合规性副业。
副业必须做到身份断开、利益断层、行为留痕。
如果一项副业,可以用制度语言解释得清楚,就基本能在当前的审查体系下通关。
是时候,重新认识副业的边界与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