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4
最近,体制内掀起了一阵大风,就像是一场大清扫,把一些不好的工作习惯都给揪了出来。中央审议了《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工作条例》,明确表示要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和衙门作派。这可不是说说而已,好多地方都已经开始行动了,对公务员的工作习惯展开全面排查。
一、不做事的人,危险了1
以前总觉得形式主义年年都在讲,年年都在查,能有啥不一样?但这次真的不一样了!中央直接从顶层设计出发,要推动整个系统的作风大改造。现在重点看的是谁真正在干事,光搞花架子,那可不行了。
多地相关部门都放出消息,公务员的日常工作习惯,以后就是纪律监督的新重点。只要被认定是在搞官僚作风、衙门作派,那就得被处理,而且处理结果有记录,啥习惯导致的都能查得出来。那些平时爱耍点小聪明,在权力末梢搞点形式主义的,这次可要小心了,新一轮审查可不会放过你们!
二、只做样子的人,最先被揪出
官僚作风、衙门作派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现在清单已经列好了,全系统都开始排查了。
1、把开会当落实,用发文代替执行
有些地方一天开好几个会,一周要写好几份总结。为了显得会议重要,领导讲话必须登上内刊,传达精神比啥都急,可工作到底进展咋样了,却没有人来关心。最新的相关部门通报说得明白:光靠开会传达会议,用文件落实文件,实际上啥实事都没干,这个就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就好比天天喊着要跑步锻炼身体,却从来不迈出家门一步。
2、不调研、不下沉,喜欢拍脑袋决策
上面政策下来,大家就得执行,可压根没人问问基层能不能行得通过。调研就像走过场一样,发个问卷敷衍一下,最后政策落地,领导看着满意,老百姓却没啥感觉。《纪律处分条例》里都写了,脱离实际,搞“一刀切”的部署,这就是官僚作风、衙门作派。这就像给所有人都一样尺码的鞋子,也不管是不是合脚。
3、留痕当实绩,过度打卡、过度截图
为了应付检查,办公室打印机一天到晚响个不停,又是APP打卡,又是群里截图的,纸质台账堆得老高,甚至有人下班还专门回办公室补拍工作记录。这些所谓的“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不但没帮上工作,反而成了干部们的负担,中央已经点名要整治了。这就好比上学时只知道抄笔记,但却从来不认真学习知识。
4、只想露脸不想担责,只求出彩不求实效
有个单位因为汇报材料包装得不够好看被批评了,然后主责人员就要求每份材料都得加领导金句,统一视觉模板,连PPT封面都得精心设计,结果干实事的人比不上做PPT的,整个工作氛围都变味了。表面文章做得太多,实际落实却太少,这种情况就是这次重点要纠正的。这就像参加比赛,只注重外表打扮,却不苦练真本事。
5、层层加码压实责任,把任务变成负担
任务从市里传到区里,内容多了不少;从区里传到街道,时间又少了几天。到了基层,任务翻倍不说,还得签责任书、上墙公示、建立专项台账。之前有个县城,就因为任务指标定得太高,时间又压缩得太紧,结果基层只能数据造假、虚报任务,好多干部都因此受了处分。这就好比本来挑100斤的担子,非要加到200斤,能挑得动才怪。
三、组织留下的,是能突破困局的人
组织看重的是你做的事有没有用,有没有给下级减轻负担,有没有对结果负责,有没有为老百姓解决问题。判断一个干部能不能提拔,就看他有没有能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些光嘴上说落实,可事实上事情却没办好;只知道服从命令,却不负责结果;表面上忠诚,实际上却没担当的人,在组织眼里,这价值可不高。能被组织留下的,都是能推动系统进步,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人。
写在最后:
留给公务员们的,只有一条路:转变。今天你不主动转变,明天可能就会被迫改变。官僚作风就像慢性病一样,日积月累就耽误事儿。现在组织下了决心,要开刀治病,要像去除疾病一样,根治这些顽疾。只有能打破困局,真正解决问题的人,才能留下来,才能有更好的发展。想靠着走流程、做表面功夫的日子是过不下去了,这形势下,混日子比犯错误还危险呢!期待公务员们都赶紧行动起来,改变不好的工作习惯,实实在在为工作、为老百姓多做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