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2
“请出示您的公函!”这已成为全国各地公务接待中的标准开场白。2025年,当最新修订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全面实施,公务接待领域划出的7条红线,让每一位公职人员都必须重新审视手中的接待审批权。
中纪委近期密集通报的多起违规接待案例,每一份通报背后都是踩红线的惨痛教训。从超标宴请到无公函接待,从豪华装修接待场所到虚假列支费用,这些行为不再是简单的“作风问题”,而是白纸黑字的违纪行为。今天就用大白话拆解7条公务接待绝对不能碰的红线,踩不得,条条都是带电的高压线!
一、无公函不接待,非公务不买单
“都是兄弟单位,吃顿饭怎么了?”这种想法要不得!中纪委明确规定,对无公函的公务活动一律不予接待,严禁将旅游、探亲等各类非公务活动纳入接待范围。
现实中常见的是:有的干部到其他单位开展工作不提供公函却要求对方接待;有的将同一接待对象安排到多个无相关公务活动的单位轮流接待;更有甚者,利用空白公函、虚假公函掩盖无实质内容的公款来吃喝。记住:一张公函就是一道防火墙!
二、吃住行?超标了请自掏腰包!
接待单位安排住宿?行,但必须按标准来,别想着住豪华套房。吃饭、用车?协助安排没问题,但该收的伙食费、交通费,一分也不能少!别想着用公款当冤大头,该谁付钱谁付钱,公家的便宜占不得!
也就是说接待对象住宿、用餐、用车都要按规定收费,这是铁的纪律!接待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标准安排接待对象的住宿用房,协助安排用餐、用车的按照标准收取伙食费、交通费。
三、工作餐三不准:高档菜、香烟、酒全禁止
工作餐就是工作餐!高档菜肴?想都别想!香烟?一根也别摆!酒?一滴都不准上! 别以为“无酒不成席”的老规矩还能用,把茅台五粮液摆上桌,就等于把处分决定书摆在了自己面前。
最新修订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明确:工作餐不得提供高档菜肴,不得提供香烟,不上酒。所谓“高档菜肴”,包括鱼翅、燕窝等珍稀食材和用野生保护动物制作的菜肴。更严格的是,2025年新规要求 “工作时间禁酒”——包括工作日、值班备勤、出差培训等任何工作时间。
四、隐匿接待费?此路不通!
中纪委发现的新动向:有的单位将超标接待费转移到会议费、培训费中列支;有的向下级单位转嫁接待费用;更隐蔽的则通过 “一函多餐” 方式重复报销。
新条例明令禁止:不得在接待费中列支应由接待对象承担的费用;不得以会议、培训名义转移隐匿接待费开支。报销时必须提供派出单位公函、接待清单和财务票据,三证不全不予报销。
五、迎送排场,一律叫停!
“领导面子”不能大于党纪,搞接待不是搞迎宾仪式!规定明令:接待单位不得在机场、车站、码头和辖区边界组织迎送活动,不得跨地区迎送。
陪同人数也有硬约束:接待对象10人以内的,陪餐不得超过3人;超过10人的,不得超过接待对象人数的三分之一。现实中“层层陪同”现象——主要领导陪完分管领导陪,业务负责人陪完办公室再陪,都属于踩红线行为。
六、招商引资,不是超标的借口!
一些地方以“招商引资特殊需要”为由搞超规格接待,现在这条路被彻底堵死!地方搞招商引资,热情好客可以理解,但规矩不能破!新规要求:招商引资接待应当参照国内公务接待标准,严禁超规格、超标准接待,严禁扩大范围、增加项目。严禁以招商引资等名义变相安排公务接待。
七、豪华接待场所,立即停建!
最后一根红线直指“硬件超标”:机关单位不得以任何名义新建、改建、扩建所属宾馆、招待所等具有接待功能的设施或者场所;不得以房屋维修等名义超出实际需要超标准建设、豪华装修。
巡视中发现:有的单位在内部培训中心建游泳池;有的在“改造装修”中配置红木家具、进口卫浴;更有的以“保留历史建筑”为由改建豪华接待场所、豪华改造食堂。这些都在禁令范围内。
这七条,条条清晰,句句严厉。 它们传递的信号再明确不过:公务接待必须回归“公务”本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绝非儿戏。任何心存侥幸、试图在红线边缘试探的行为,都是把自己往火坑里推。
纪律是块铁,谁碰谁流血。2025年最新发布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犹如 “制度螺栓”,将公务接待的每一个环节都拧紧加固。
中纪委已亮明态度:对违规接待、大吃大喝问题,即便改头换面、穿上 “隐形衣”,都必须严格甄别、从严监督、坚决纠治。每一位公职人员都应牢记: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
过紧日子不是一阵风,而是机关单位必须形成的习惯和常态。这七条红线,条条带电,碰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