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4
医务人员指使他人伪造检验结果被罚
近日,绵阳卫生监督通报一起医药腐败案。
某医院医师何某于2020年12月至2021年9月,指使医药代表伪造患者基因检测报告、继而伪造患者病历资料和签署虚假证明材料等手段骗取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已退赔)。还利用职务之便,以帮助医药代表介绍病人、收取劳务费(讲课费)等名义,谋取不正当利益1万元。
其行为构成伪造病历等医学文书及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违法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第五十六条第三项、第五项的规定,绵阳市卫生健康委给予其警告、没收违法所得1万元、并处2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检验科篡改检查指标,诱骗病人住院
事实上,检验报告造假现象早已非新鲜事,多年来诸多媒体均有相关报道披露。
在公安部和国家医疗保障局联合举办的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整治行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部分欺诈骗保案件的细节。
四川省达州市公安机关成功打掉了以宣汉县**医院为幌子的诈骗医保基金犯罪团伙,抓获包括医院院长在内的犯罪嫌疑人47名,冻结涉案资金140余万元,缴获一大批虚假病历、会计账本等涉案物品,涉案金额高达1100万元。
其中在抓获的47名犯罪嫌疑人中,包括了多名检验科医生。
该诈骗团伙组织严密、分工明确,为骗取医保基金,医院全流程造假:市场部按指标拉病人,职工每介绍一人提成 300 元;医生虚开药品、多开检查、伪造病历、空挂床位;检验科篡改检查指标,诱骗病人住院。
经调查,专案组发现该医院存在就诊即被要求住院的情况,且住院标准并非依据病情,而是以治疗费用是否达标为准,此时检验科便参与其中。
犯罪嫌疑人-涉案医院检验科医师曾回答记者:“就血常规、白细胞稍微给它上升一点,看起来符合用药的标准。对患者来说就意味着乱用药,过度使用抗生素。”也就是说,检验科需要对患者的各项检测系数进行篡改,使得就诊费用达标,医院才能顺理成章地安排住院。
涉案医院的一名检验科人员承认,自己一共修改过11份血液检测报告中的白细胞指标。
检验科的这些“高压线”,万万不能碰!
近些年各行各业的监督检查趋势大部分都是在打假,但在医疗领域打假却是很困难的。
医疗机构或者医务工作人员通过忽视、隐瞒、欺骗、虚构等手段欺诈就诊患者,通过增加各种检验检查项目或诊断诊疗行为来提高医院的收入、增加自己的绩效,这在医疗行业里几乎是人人皆知的秘密。
而涉及检验科的“勾结”基本上就是临床医生和检验科配合出示虚假报告,这种行为一般都是在院领导或明或暗的支持或同意下才进行的。而通过这种方式谋取到的收入基本分为两类:1.给有特殊要求的患者出具他想要的检验报告,获得相应的费用收入;2.修改患者的检验报告, “虚构、加重”其病情的严重程度,增加更多的诊疗行为,谋取利润。下面笔者就举几个常见的“造假”例子做下解释,希望各位检验同仁能够提高警惕、不蹚浑水:
1、前列腺常规检查这类报告通常在白细胞上作假,初诊时把白细胞报的高一点,欺骗病人说有前列腺炎,让病人进行更多的治疗和药物消费。再在复诊时把白细胞报低一点,让患者感觉治疗有效果,鼓励患者继续治疗或停止诊疗行为,完成违法“盈利”。
2、白带常规检查这类报告通常是在清洁度和白细胞上作假。初诊时把清洁度、白细胞报的高一点,好欺骗病人说有阴道炎,引导病人进行治疗消费。
但如果病人是要做人流手术之类的,操作过程就相反了,即使病人身体状况存在问题,也要报告正常,因为如果报告不正常,就需要先进行消炎治疗再进行手术。而这些医生往往会担心病人去大医院进行治疗,容易造成病源流失,于是希望当天就能完成手术,所以需要检验科配合把报告做成正常的。
另外也有更恶劣的造假行为,就是病人并没有霉菌等情况,也要报告霉菌阳性等,引导病人进行多余的诊疗行为,完成盈利。
3、精液常规检查这类报告通常是在精子密度和精子活率上作假,初诊时把这两个指标做低,好欺骗病人说精液有问题,需要进行治疗。复诊时,再把这两个指标稍稍做高一些,说明治疗有效果,欺骗患者继续治疗,完成非法盈利。
另外,也有在液化状态这个指标上作假的,把液化故意报告成不液化,引导患者进行无关治疗。
4、小便常规检查这类报告通常也是在白细胞上做假,初诊时,白细胞报告有问题,欺骗病人说有尿道炎。另外也有在亚硝酸盐、红细胞、粘液丝上作假的。
5、性病类检查这类报告通常是把单纯疱疹病毒(HSV)检测、衣原体(CT)检测、支原体(UU)培养、淋球菌涂片(NG)、真菌涂片(FV)等阴性指标报告为阳性。这类情况相比上述其他情况,可谓是十分恶劣,不仅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更会让患者的精神承受极大的压力!
检验报告单上寥寥数字的篡改,却让患者陷入经济损失与身体损害的双重困境,而这类令人痛心的情形,或许仍在不为人知的角落持续上演。
前些年,不少公立医院还存在这种情况,但往往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给“熟人”办事。不少检验人因为抹不开面子,偷偷给熟人免费做检验检查,或者应熟人要求,修改熟人的检验报告。
随着公立医院管理的日趋严格,现在几乎没有公立医院检验科的医务人员敢承担这个责任了。身为检验人,以上案例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小编也希望各位同行不要去触碰不该触碰的“高压线”,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来源:检验医学网,内容仅做分享,不代表本平台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