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领域”纪委重拳出击,整治吃喝歪风

2025-06-18

我是肆人。


从“饭桌上交流”到“酒杯下落马”,吃喝这件事,成为纪委深查国企系统的一把“解剖刀”。6月初,中央纪委驻中组部纪检监察组通报了一汽集团问题线索,直指其下属公司在接待过程中存在“以吃代管”“吃中设套”“吃后谋利”等问题。而在通报中,则是用了这样的描述:“吃合作者的喝”,喝的是合作商家、吃的是审批资源,损的是制度底线。
01“吃喝风”成了国企系统系统性病灶在一汽集团某子公司,纪检组查出这样一组模式,接待频繁、安排隐秘,时间选在晚上、场所设在酒店;表面是业务交流,实为利益交换,关键事项往往饭后“顺利落实”;吃饭参与人并非一线业务人员,而是财务、合规、项目审批节点上的“关键人”。相关通报指出,这些行为并非偶发,而是以“吃喝”为幌子掩盖审批流程倾斜、信息提前泄露、利益交叉绑定等问题,形成长期稳定的“变相交易模式”。
02三种“饭桌型腐败”链条纪委通报中提到的典型案例,揭示出饭局腐败的三种常见形态:1. 吃审批资源:饭桌铺路、流程跟进“项目推进总卡着,结果饭局一吃,第二天流程就畅通了”。这种情况在工程招投标、预算拨付、费用审批等流程中最为高发。纪委通报指出,一些国企干部在饭桌上打点“程序人”,饭局成了非正式“通道”。2. 吃采购返点:供应商做东,合同回流一些国企物资采购人员,长期与“老供应商”私下聚餐。酒过三巡,合同细节谈妥,付款安排确认。采购环节的酒局,从表面上看是“合作增进”,实则是“返点达成”。3. 吃人情认同:拉圈子、立山头表面是“老同事小聚”,实际是在搞“饭圈绑定”,把领导拉入饭桌、把岗位谈在餐厅。纪委指出,这类“关系式饭局”多出现在提拔前、项目启动前,隐蔽性极强,危害更深。
03纪委出招:整治吃喝问题,就是打穿靠企吃企的“灰网”此次整顿,不止点名一汽。通报中提到,广西桂林某国资平台公司5名工作人员也因“吃喝问题”被处分,涉及岗位包括财务、工程审批、服务对象对接等多个关键环节。从“习惯性招待”到“刚性禁酒”,国企作风要变天了。“过去我们接待单位来人,不安排一顿总觉得‘没面儿’;现在纪委明确:吃出问题,领导先问责。”在最新的地方整治中,国企吃喝管理被拉高到了“责任链”层级:明确谁安排、谁陪同、谁审批,出事连带负责;吃喝场合要登记,费用来源要说明,接待记录要归档;酒类禁用,烟类禁配,高档餐饮一律严控。纪委还要求多地国企每季度报送“公务接待风险点排查清单”,凡是出现“边吃边谈业务”的行为,一律倒查到人。别小看一桌饭,饭后出的问题,能掏空整个项目审批逻辑。饭局不清,国企不稳。纪律能进饭桌,风气才稳根基。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