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7
近日,重庆对外经贸学院2024级学生张某上完体育课后,途经B校区篮球场附近便道旁草坪时坠入化粪池,经校方、消防、医疗等多方力量全力搜救,仍不幸身亡。
该事件发生后,市教委会同合川区政府成立联合调查组开展调查。经查,事发时该化粪池涉事井口存在重大安全问题,校方对此负有严重的安全管理责任。校方已对分管副校长李某作出免职处理,对有关部门负责人依法依规做出严肃处理。联合调查组督促校方积极做好相关善后事宜,并全面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改。
安全无小事,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正举一反三,全面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严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有限空间事故,对广大环保从业者来说,应该并不陌生。只不过,类似的悲剧,在污水处理行业却也并非孤例。
16死8伤,污水有限空间事故不断上演
2025年5月未过,全国就已通报至少8起污水处理相关有限空间事故,16人死亡,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超2000万元。
◎ 近日,据新疆法治报报道,新疆某公司工人顾某在5米深污水井作业时,因吸入高浓度沼气晕厥。工人李某下井施救,也因吸入有毒气体晕倒,现场人员张某报警。后经民警及时救出,三人送医后均康复。
◎ 4月,锦州市应急管理局公布锦州经开区天龙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污水站较大中毒和窒息事故,事故造成3人死亡、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661万元。
◎ 4月,惠州市惠城区一街道地下管网系统提升工程第一批管网排查及清疏项目工地发生发生一起中毒窒息事故,致2人死亡。
◎ 3月,四川省成都市应急管理局发布《成都锦江“8·3”较大中毒和窒息事故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去年8月,四川省成都市某商业综合体负五楼19#污水集水井发生一起较大中毒和窒息事故,造成3人死亡,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97万余元。
◎ 3月,赣州市安防减救办赴赣县区开展赣县城北生活污水处理厂拆建工程“11·21”较大中毒窒息事故整改措施落实情况评估。事故共造成3人死亡、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50万元。
◎ 3月,湖南一环保公司在对浏阳经开区某公司污水站进行维修升级改造施工过程中,发生一起有限空间中毒事故,造成1人死亡,2人重伤。
◎ 2月,昌都市卡若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昌都市**水务投资有限公司污水处理厂“4.20”一般生产安全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落实情况的评估报告。事故造成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587578元。
◎ 1月,简阳市应急管理局公开《简阳东溪简阳千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5·8”一般中毒和窒息事故调查报告》,事故造成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16万元。
这8起事故案例,有的是今年刚发生的,有的是对往年事故的追溯,但背后无一例外都是“血的教训”。
据应急管理部相关数据显示,2013-2022年,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事故95起、死亡357人。其中,从事故类型看,中毒和窒息事故约占9成。
有限空间作业“十不准”和“十必须”
有限空间作业“十不准”
不准:未经风险辨识就作业
不准:未经通风和监测合格就作业
不准:未佩戴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就作业
不准:没有监护就作业
不准:使用不符合规定的安全设备、应急装备作业
不准:未经审批就作业
不准:未确定联络方式及信号就作业
不准:未经培训演练就作业
不准:未检查好应急救援装备就作业
不准:不了解作业方案、作业现场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作业安全要求、防控措施及应急处置措施就作业
有限空间救援“十必须”
事故发生后必须立即停止作业,积极开展自救互救,严禁盲目施救
必须安全施救,禁止未经培训、未佩戴个体防护装备的人员进入有限空间施救
作业现场负责人必须及时向本单位报告事故情况,必要时拨打“119”“120”电话报警
救援时须设置警戒区域,严禁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
救援人员必须正确穿戴个体防护装备开展救援行动
在有限空间内救援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隔离(隔断)措施
必须保持持续通风,直至救援行动结束
必须根据条件安全施救,具备从有限空间外直接施救条件的,救援人员在外部通过安全绳等装备将被困人员迅速移出;不具备从有限空间外直接施救条件的,救援人员进入内部施救。
救援人员必须与外部人员保持有效联络,并保持通信畅通。
必须保护救援人员安全,救援持续时间较长时,应实施轮换救援;出现危险时,救援人员立即撤离危险区域,等待安全后再实施救援。
6月安全生产月,有限空间工作需谨记
马上6月,一年一度的安全生产月又来了,每年这段时间都是环保公司高度紧张的时间。因为在这期间出了安全生产事故,那就会成为典型。
因此,在污水厂一线工作的环保人,尤其需要在有限空间进行工作时,需要谨记以下几点:
1、作业前预防和检测措施: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采取净化、通风等措施,对有限空间充分清洗,进入前应当再用新鲜空气通风。
同时进行环境检测,了解密闭空间存在的危害因素,通常先测氧含量,然后测定可燃性气体,最后有针对性的测定有毒气体,气体的浓度须低于《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Z2-2002)。
2、作业中防护:应持续保持强制性通风,保证能稀释作业过程中释放出的有害物质,并满足呼吸需要,强制通风时应把通风管道延伸至密闭空间底部;当有害物质浓度较高时,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18664-2002)标准的要求选择和佩戴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或软管送气面罩等呼吸防护用品,严禁使用过滤式面具。
另外还应根据需要配备通讯工具、安全绳索等。并且,此时至少有一名监护者在密闭空间外负责监护操作者。
3、事故处理:一旦发生缺氧窒息、中毒等事故时, 救援人员在得到作业负责人准许后,穿戴好符合要求的呼吸防护用品,迅速将窒息者或中毒者移至户外露天处,施以人工呼吸或其他急救措施,同时尽快送往医院救治。
除了有限空间的中毒窒息,坍塌、淹溺、高空坠落、触电、机械伤害等事故也在污水处理行业中较为多发。
面对污水厂的任何安全作业,都要做到配齐应急救援器材,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强化应急救援能力,组织事故应急演练和规范现场作业管理等等,切忌盲目施救。
有限空间事故从来不是“意外”,而是人祸的必然结果。面对惨痛的安全事故代价,我们应该尽量做到“一次也不能有,一次也不要有”!
而有学者通过总结10年来发生的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污水处理厂事故,发现每年的5月至9月是污水处理事故高发期,所以每个污水处理人员都必须格外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