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3
近日,乡镇中学一顿7元餐费被套取2元多,食堂负责人连续11年套取学生餐费的新闻,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
该校食堂负责人张某与校长、副校长勾结,通过缺斤少两、虚增食材价格等手段,从学生每餐7元的餐费中套取2元以上,累计侵吞92万余元。
他们的操作触目惊心:
猪肉送货单标注60斤,实际称重仅三四十斤;每斤10余元的低品质鸡肉被伪造成每斤30元的高档货。
更令人痛心的是,学生长期忍受饭菜分量不足,部分学生因饥饿半夜哭醒,曾手写约20封信投入校长信箱,落款“一群没吃饱的学生”,却被校长转交给副校长后束之高阁。
2024年5月,当地突击检查发现食材虚增1500元,案件这才浮出水面。
经查,三人自2013年起按8.5:0.75:0.75的比例瓜分赃款,张某每月从中截留上万元。
该案曝光后,20余名教育工作者主动投案,涉案金额超200万元。
三刀认为,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当20封落款“一群没吃饱的学生”的信件被束之高阁,当7元餐费被生生抠出2元落入私囊,说明教育的底线已经被贪婪的蛀虫“吞噬”得千疮百孔。
这起案件撕开的不仅是个别校领导的黑幕,更是暴露出了基层治理中权力失序、人性异化的深层问题。
说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当教育的净土沦为“硕鼠”的粮仓,我们拿什么守护孩子的未来?
想想近千名农村孩子怀揣着知识改变命运的渴望,却在长达11年的时间里,每餐只能咽下缺斤少两、以次充好的劣质饭菜。
而他们深夜饿醒的啜泣,他们用作业本写下的控诉,最终都化作校长办公室抽屉里的一纸空文。
更令人发指的是,食堂负责人与校长、副校长结成的“铁三角”,竟将黑手伸向了学生的“保命钱”,三人还要按比例瓜分赃款。
这种“雁过拔毛”式的丑态,连和珅都自愧不如。
这些被“侵吞”的资金,本可以让孩子们吃上热腾腾的营养餐,本可以改善教学设施,本可以为贫困家庭减轻负担。。。
然而,遗憾的是。
这些钱,竟然成了他们奢靡生活的资本。
更讽刺的是,该校校长曾在镜头前信誓旦旦地宣称“严格执行标准”,却在背地里导演了这出“硕鼠偷粮”的丑剧。
这种双面人生,彻底撕裂了教育工作者的职业尊严。
除此之外,这起持续11年的大案,暴露出的是基层治理中触目惊心的监管漏洞。
从采购到验收,从资金管理到信息公开,每个环节都成了问题滋生的温床,比如食堂负责人既是采购者又是验收者,校长既是决策者又是监督者,这种“自己监督自己”的机制,让套取餐费变得易如反掌。
更令人心寒的是,20封学生信件竟被校长转交给副校长后石沉大海,这种“官官相护”的生态,最终让学生餐盘成了权力寻租的“唐僧肉”。
值得警惕的是,这种腐败并非个案。
四川绵阳某中学食堂经理通过每个面包收取0.2元的回扣,10年敛财超百万。
这些案例告诉我们:从食材采购到资金管理,从城市学校到乡村教育,校长的黑手几乎无孔不入。
所以,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严惩“硕鼠”,用制度扎紧权力的笼子。
正如网友呼吁的那样:“严惩这些丧尽天良的蛀虫,还孩子们一个纯净的校园!”
我相信这不仅是个案的终结,它更是教育生态重塑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