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7名女中学生在宿舍集体死亡,唯一幸存者平静如常:我只是帮手,凶手在死人堆里

2025-04-17

1998年12月23日,天还未亮,天津静海一中的校园被一层薄雾笼罩,静谧中透着丝丝寒意。女生宿舍113室的门紧闭着,门外的世界与屋内的死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早操的铃声准时响起,同学们纷纷来到操场集合。然而,高一某班的班主任却发现,113宿舍的7名女生竟然都没有出现。这一异常情况让班主任隐隐感到不安,他立即派了一名女生前往宿舍查看。


当那名女生来到113宿舍门前时,一股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她皱了皱眉头,用力敲了敲门,大声喊道:“快起床啦,要迟到了!”然而,宿舍内却没有任何回应。她心中疑惑,轻轻推了推门,门竟然缓缓打开了。


眼前的景象让她惊恐地瞪大了眼睛,尖叫瞬间划破了清晨的宁静。只见宿舍内七零八落的地上,七名女生横七竖八地躺着,有的扭曲着身体,有的口吐白沫,面容痛苦而狰狞,显然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整个宿舍弥漫着一股令人作呕的气味,混合着农药刺鼻的味道和呕吐物的酸腐气息。



学校得知消息后,迅速报了警。警方很快赶到了现场,拉起了警戒线,对现场展开了严密的勘查。在宿舍的桌子上,警方发现了一个空的农药瓶,上面写着“甲拌磷”三个大字。


甲拌磷是一种剧毒农药,只需少量就能致人死亡。经过法医的初步鉴定,七名女生均死于甲拌磷中毒,死亡时间大约在昨晚深夜至凌晨之间。


随着调查的深入,警方发现了一个关键线索:113宿舍是八人寝室,可现场却只有七具尸体,那第八名女生去了哪里?经过一番寻找,警方在操场上找到了她,她叫孙亚宇,是113宿舍的一员,也是这场惨案中唯一的幸存者。


面对警方的询问,孙亚宇表现得异常平静,平静得让人毛骨悚然。她的眼神中没有丝毫的恐惧和悲伤,仿佛昨晚发生的一切与她毫无关系。当警察问她是否知道宿舍里发生了什么时,她淡淡地说:“我知道,但我只是帮手,真正的凶手已经躺在死人堆里了。”


孙亚宇的话让警方十分震惊,他们继续深入调查,终于揭开了这起惨案背后令人痛心的真相。原来,这场悲剧的根源在于宿舍内长期存在的霸凌现象,以及一段失败的恋情。


策划这起惨剧的是113宿舍的刘珊珊,她长相甜美,成绩优异,是众多男生心中的女神。然而,正是这份出众的外貌和优秀,引来了宿舍其他女生的嫉妒和排挤。她们经常在背后说刘珊珊的坏话,孤立她,甚至还会在生活中故意刁难她。刘珊珊感到十分孤独和无助,内心的痛苦与日俱增。


不久前,刘珊珊谈了一场恋爱,本以为找到了可以依靠的人,却没想到男友突然提出分手。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刘珊珊彻底崩溃,她觉得自己被全世界抛弃了,生活再也没有了希望。在极度的绝望和痛苦中,刘珊珊产生了自杀的念头。


但刘珊珊不想独自赴死,她心中充满了怨恨,想要拉着那些曾经欺负过她的人一起下地狱。于是,她将自己的计划告诉了好友孙亚宇,并请求她帮忙购买农药。孙亚宇起初有些犹豫,但在刘珊珊的苦苦哀求下,最终还是答应了她的请求。


12月22日晚上,孙亚宇从校外的农药店买来了甲拌磷。回到宿舍后,刘珊珊谎称这是从家里带来的预防肺结核的药水,让室友们都喝一点,预防疾病。尽管药水散发着刺鼻的气味,但出于对室友的信任,其他六名女生还是没有丝毫怀疑,纷纷喝下了这致命的毒药。


在确认其他人都喝下后,刘珊珊也毫不犹豫地服下了农药。很快,毒药开始发作,女生们陆续出现了剧烈腹痛、呕吐、抽搐等中毒症状。她们痛苦地呻吟着,在地上翻滚着,然而,孙亚宇却像个冷漠的旁观者,在宿舍里若无其事地走动着,看着室友们痛苦挣扎,她不仅没有一丝怜悯,甚至还在心里暗自得意。


她平静地给室友们倒水,削水果,仿佛这一切都是她们应得的惩罚。当室友们向她求助时,她只是冷冷地说:“忍一忍,一会儿就好了。”就这样,在孙亚宇的冷漠注视下,七名女生在痛苦中逐渐失去了生命迹象。


警方在现场找到了刘珊珊的遗书,遗书里,她详细地讲述了自己被室友排挤、失恋后的痛苦,以及想要报复的心理。她写道:“我不想一个人孤独地死去,我要让那些曾经伤害过我的人都付出代价。”这封遗书,揭示了这起惨剧背后复杂的人性悲剧,也让人们看到了刘珊珊内心深处的绝望和无助。


1999年7月,法院对此案作出了一审判决:孙亚宇因协助杀人,被判无期徒刑。考虑到她未满18岁,免于死刑。同时,法院要求三方赔偿:刘珊珊家属作为主谋的监护人承担40%的赔偿责任,孙亚宇家属承担35%,学校因监管责任占25%,总赔偿金额为150万元。


这起案件也让我们看到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挫折,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就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及时发现孩子们的心理问题,给予他们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