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6
一、新闻学与传播学经典
1.《舆论》(沃尔特•李普曼)
简介:提出“拟态环境”和议程设置理论雏形,分析公众如何通过媒介认知世界,被誉为传播学奠基之作。
推荐理由:系统揭示舆论形成机制,对新闻生产、政治传播及舆情分析具有深远影响。
2.《中国报学史》(戈公振)
简介:首部系统梳理中国新闻史的著作,涵盖古代至民国的报刊发展脉络。
推荐理由:理解中国新闻业历史演变的必读经典,史料丰富,视角独特。
3.《做新闻:现实的社会建构》(盖伊•塔克曼)
简介:从社会学角度剖析新闻生产常规化过程,揭示媒体如何通过框架塑造社会现实。
推荐理由:新闻生产社会学的里程碑,揭示权力与资源如何影响报道。
4.《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科瓦齐,罗森斯蒂尔)
简介:提炼新闻从业者的核心准则,强调真实性、中立性与伦理责任。
推荐理由:新闻实践的行动指南,适合新手建立职业价值观。
5.《发掘新闻》(迈克尔•舒德森)
简介:追溯美国新闻业“客观性”理念的起源,分析社会结构对新闻规范的影响。
推荐理由:媒介社会学经典,揭示新闻业与政治经济的深层关联。
二、传播理论与舆论研究
6.《沉默的螺旋》(伊丽莎白•诺艾尔•诺伊曼)
简介:提出“舆论是社会的皮肤”,探讨个体因恐惧孤立而趋同的心理机制。
推荐理由:理解舆论形成与群体心理的核心理论,适用于舆情监测与危机应对。
7.《乌合之众》(古斯塔夫•勒庞)
简介:分析群体非理性心理,揭示群体易受情绪操控的特性。
推荐理由:社会心理学经典,舆情事件中群体行为的解读工具。
8.《议程设置》(马克斯韦尔•麦库姆斯)
简介:解析媒体如何通过议题优先级影响公众认知。
推荐理由:掌握舆论引导策略的关键理论,适用于媒体与公关领域。
9.《过滤泡》(伊莱•帕里泽)
简介:揭露算法如何制造信息茧房,导致舆论极化。
推荐理由:数字时代舆情分析的必读书,警示技术对公共讨论的侵蚀。
10.《弱传播:舆论世界的哲学》(邹振东)
简介:提出“舆论世界是弱者优势”的哲学,总结舆论战实战策略。
推荐理由:舆情危机应对的实用指南,案例丰富,方法论清晰。
三、舆情分析与实践指南
11.《如何应对网络舆情:网络舆情分析师手册》(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简介:系统讲解舆情监测、报告撰写及应对策略,附实战案例。
推荐理由:舆情工作者的工具书,涵盖从数据采集到机制建设的全流程。
12.《用数字说话》(苏珊•赫布斯特)
简介:剖析民意调查如何塑造政治决策,反思数据背后的权力符号。
推荐理由:量化舆论研究的批判视角,适用于政策分析与公关评估。
13.《数据新闻概论》(方洁等)
简介:探讨数据采集、可视化及叙事技巧,结合国内外案例。
推荐理由:数据时代新闻生产的实用手册,提升信息处理能力。
14.《媒介仪式:一种批判的视角》(尼克•库尔德里)
简介:分析媒介如何通过仪式化传播塑造社会共识。
推荐理由:舆情事件中文化符号解读的理论框架。
15.《36计跳出舆论漩涡》(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简介:提炼突发舆情应对的36条策略,如“以静制动”“借力打力”。
推荐理由:危机管理的实战宝典,适合政府与企业参考。
四、新媒体与前沿议题
16.《娱乐至死》(尼尔•波兹曼)
简介:批判电子媒介消解严肃公共讨论,预言娱乐化对社会的侵蚀。
推荐理由:反思媒介技术伦理的经典,警示舆情传播中的娱乐化陷阱。
17.《从莎草纸到互联网:社交媒体2000年》(汤姆•斯丹迪奇)
简介:梳理社交媒体历史,揭示其对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
推荐理由:以史为鉴,理解当代舆情传播的底层逻辑。
18.《连接:社交媒体批评史》(何塞•范•迪克)
简介:批判平台资本主义如何通过“连接”垄断注意力与经济价值。
推荐理由:揭示社交媒体权力结构的学术力作。
19.《人工智能如何改变新闻:技术、媒介物质性与人机融合》(吴璟薇)
简介:探讨智能新技术给新闻业带来的深刻变革。
推荐理由:融合了当下较为前沿的媒介平台化与平台社会研究、媒介与技术研究、媒介的物质性研究的最新成果。
20.《网络传播概论》(彭兰)
简介:解析网络传播规律,涵盖算法、用户行为与媒介融合。
推荐理由:新传学子入门教材,体系完整且紧跟技术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