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彩礼的板子到底该打在谁的身上?

2025-03-18

作者:假乙丁

1.

最近,全国政协委员蒋胜男关于彩礼的观点引发争议。

她说,高彩礼的谴责对象不该是女性,彩礼是对女孩父母的折价补偿,谴责女性,是板子打错地方了。

这话一出,立刻遭到反驳。

有人说,很多时候就是女性本人要彩礼,彩礼不一定给她父母,就算给了父母,那她母亲难道不算女人,谴责对象怎么不能包括女性?还有人说,城市里不存在土地分配问题,不也照样有彩礼?

不得不说,这些质疑很合理。

但蒋胜男的观点也并不算错,因为她的这段采访,重点就不在彩礼,而是在谈农村土地权益问题,彩礼只是顺带提了几句。

只不过因为彩礼话题传播度更强,很多小视频切片都是截取了这几句,媒体也抓住这个点做标题,才有了断章取义的误读。

蒋胜男之前关于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提案将于今年5月开始落地实施,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她认为这项法律有利于消灭高额彩礼。

理由是:高彩礼是因为农村男多女少,男多女少是因为生女儿分不到地,而且父母养女儿没好处,需要收取彩礼作为回报。那么,让农村女性可以分土地,有利于多生女孩,也能降低女方父母索要彩礼的意愿,最终有利于降低彩礼。

这个逻辑说得通,但是不是这样就一定能降低彩礼呢?

我认为不一定。

2.

首先,有些彩礼就是女性自己主张要的,最终也是落到她本人手里。

这是因为,绝大多数女性进入婚姻,都要面临生育的风险。

生育不仅损伤身体,更是会严重影响劳动能力。一个女性,没孩子的时候可以像男性一样去劳动赚钱,有了孩子可能就只能找“生育友好型”岗位了,收入肯定会降低,甚至会失业,在家全职带娃。

这还不算最差的情况,如果丈夫不负责任跑路了,留下她一个人当单亲妈妈,那她要面临的状况将会更恐怖。

如果把这些损失、风险和养娃所需费用加在一起,再去和彩礼相比较,就会发现,其实彩礼也不算贵。当然,高得离谱的天价彩礼除外。

那么,该不该要彩礼呢?理论上讲,不该。

因为,女性虽然那要承担生育风险,但婚姻不就是为生育风险兜底的吗?已经有了婚姻这层保险,何必要在婚前提前行使理赔的权利?

但现实是,婚姻这家保险公司比较流氓,一旦出险,理赔超难。

比如, 离婚时、生育过的女方很难得到合理的财产分配,还有可能因为收入低争不到抚养权,或者拿到抚养权但拿不到抚养费……

背后的原因,有《婚姻法》本身的不合理,也有法律执行过程中的问题。

总之,既然婚姻制度保障不了女性权益,就要人为打补丁,彩礼就是这种补丁。

如果说婚姻是一种保险,彩礼就是提前收取的赔偿金;如果说婚姻是一张契约,彩礼就是提前预支的违约金。

这对于不会出险的家庭和不会违约的丈夫,肯定是不公平的。

但没办法,由于法律本身的问题,让一小部分坏人造成的恶果,分摊到了每一个普通人身上。

需要指出的是,法律对婚姻中受害方保护不到位,是不分男女的。

丈夫两年“家暴”妻子16次,导致妻子终生要挂粪袋,这个人渣只被判了11年。反过来,妻子“家暴”丈夫重伤案例,也有不少轻判的,

我们的婚姻制度很奇怪,不强调对过错方的惩罚,也不在乎对受害方的保护,只是一味地增加离婚的难度,让结婚这件事变得无比可怕,彩礼不高才怪。

3.

那么,既然婚姻保障失效,该不该要彩礼呢?

理论上讲,还是不该。

因为只要结了婚,正常情况下,妻子就可以支配丈夫的财产,何必要在婚前把其中一部分先拿到手里?况且,妻子再把彩礼再带回新组建的小家庭中,这不相当于左手倒右手吗?

这又涉及到另一个关键问题——彩礼的来源。彩礼这个钱,往往不是男方本人拿出来的,而是男方的父母拿出来的。

很多男性,尤其是农村男性,他的收入,别说养一个老婆和三个孩子了,就是和老婆一起养一个孩子都费劲。

而且这一状况,在他婚后多年很可能都不会改善。

所以只能啃老,让父母在婚前出一笔养孩子的钱,给未来的妻子提供保障。

从这个角度说,彩礼是一种代际转移支付。

可见,高彩礼的根源,不仅在于女性缺钱,也是因为男性缺钱。

与其抱怨女性要的彩礼太高,不如问问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勤劳、踏实的成年男性收入如此之低,以至于不能养家糊口。

难道是因为他不够努力吗?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