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0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它起源于欧美,在我国类似于种养大户的升级版,自 2008 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报告首次提出后,受到了广泛关注与支持。2013 年中央 “一号文件” 再次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家庭农场流转,2019 年多部门联合印发意见,对加快培育发展家庭农场作出总体部署。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家庭农场有几个关键特点:一是劳动力以家庭成员为主,这区别于大规模雇工的农业企业,保留了家庭经营的紧密性和灵活性,也能更好地传承农业生产经验;二是生产经营具有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的特征,规模化意味着相较于普通农户有更大的经营面积或养殖数量,集约化则体现在对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的高效利用,商品化表明生产的农产品主要用于市场销售,而非自给自足;三是以农业收入作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这强调了家庭农场对农业经营的专注度和依赖度。
要想成立家庭农场,需要满足一定的标准,这些标准涵盖了规模、收入、产业类型和身份等多个方面,具体如下:
规模要求是家庭农场区别于普通农户的重要标志之一。不同地区和不同产业类型,规模要求存在差异。以种植业为例,在一些平原地区,从事粮食种植的家庭农场,土地面积一般需达到 100 亩以上 ,像河南、山东等地,土地相对平坦开阔,规模化种植条件优越,很多粮食种植家庭农场规模都在几百亩甚至上千亩;而在山区,受地形限制,可能 50 亩以上即可认定 ,比如在云南、贵州的部分山区,因地形破碎,50 亩的集中连片耕地已能实现一定程度的规模化经营。再看养殖业,生猪年出栏 1000 头以上,肉牛年出栏 100 头以上,肉羊年出栏 500 头以上 ,家禽年出栏 10000 羽以上等。以养猪场为例,达到年出栏 1000 头以上,无论是在饲料采购、疫病防控还是市场销售上,都能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降低成本。
家庭农场以农业收入为主,农业收入应占家庭总收入的 60% 以上,这体现了家庭农场对农业经营的专注度和依赖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家庭主要精力和资源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同时,家庭农场必须以家庭劳动力为主,这是其区别于农业企业的关键。家庭劳动力有着天然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对农场的长期发展更为关注。原则上,家庭农场没有长期雇工,但可以有短期雇工。比如在农忙时节,如小麦收割、果树采摘时,雇佣一些短期劳动力帮忙,能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但如果长期雇工数量过多,超过家庭劳动力,就更像是农业企业,而非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一般以一业为主 ,经营 1 - 2 种产业,这样经营者能集中精力和资源,精通技术,提高产量和质量,从而提升土地生产力。比如经营果园的家庭农场,专注于某一种水果的种植,如烟台的苹果家庭农场,果农长期钻研苹果种植技术,从修剪、施肥到病虫害防治都积累了丰富经验,种出的苹果品质优良,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常见的产业类型有粮食种植、蔬菜种植、水果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涵盖了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农民可根据当地资源、市场需求和自身技术优势选择合适的产业。
农场主需为农民身份,这是国家鼓励和支持家庭农场的目的之一,即提高农民收入,尤其是依靠勤劳致富的农民。在当前,凡是在农村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者就是农民,这是较为明确的界定标准。比如张三在农村有自家承包的土地,他就具备成为家庭农场主的身份条件;而如果李四是城市居民,即便有资金和技术想投资农业,也不符合家庭农场主的身份要求。
为了鼓励和支持家庭农场的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财政补贴政策,这些补贴涵盖多个方面,为家庭农场的建设和运营提供了有力支持。
2.土地流转补贴:为鼓励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许多地方政府对家庭农场流转土地给予补贴。像上海松江有土地流转费补贴,标准为 100 元 / 亩(有面积标准限制),流转一定面积土地的家庭农场,每年能获得一笔可观的补贴;天津按转入的土地面积,以每亩 400 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最高补助金额不超过 10 万元 ,这对新成立的家庭农场在土地流转初期有很大帮助,降低了土地获取成本。
在申请家庭农场之前,明确申请目的和规模是关键的第一步。您要思考自己想要从事的农业产业类型,是种植粮食、蔬菜、水果,还是养殖畜禽、水产等。根据产业类型和自身资源,确定合理的经营规模。比如,如果您计划种植蔬菜,要考虑市场需求、自身劳动力和技术水平等因素,确定种植面积和品种。同时,深入了解相关政策法规至关重要,您可以通过当地政府官方网站、农业部门咨询热线、农业服务中心等渠道,获取家庭农场的认定标准、补贴政策、土地流转规定等信息,确保自己的申请符合政策要求。
选址也不容忽视,要选择适合农业生产的地块。考虑土地的肥沃程度、灌溉条件、交通便利性等因素。比如种植粮食,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且靠近公路的土地,方便运输和灌溉。确定选址后,进行初步的规划设计,包括农田布局、养殖区域划分、基础设施建设位置等。
准备好一系列申请材料后,就可以向当地农业农村部门提交申请了。申请材料一般包括:
10.家庭农场申请书:详细说明申请家庭农场的目的、规模、经营范畴、发展规划等信息。例如,您在申请书中要阐述自己计划种植的作物品种、预计产量、销售渠道以及未来 5 - 10 年的发展目标。
11.选址报告:涵盖地块位置、面积、土壤质量、水源供应等情况的说明。如果您选择的土地土壤肥沃,适合种植某种经济作物,要在选址报告中详细说明土壤的成分和优势。
12.发展计划:阐述家庭农场的长期发展计划和经营策略。比如制定未来 3 年的种植计划,包括每年的种植品种、面积调整、技术改进措施等。
13.身份证明:提供申请人身份证、户口本等相关证件,以证明申请人的身份和户籍信息。
14.土地权属证明:如有土地使用权证或土地承包合同,需一并提供。若您是通过土地流转获得土地经营权,要提供合法有效的土地流转合同。
将这些材料准备齐全后,前往当地农业农村部门的办事窗口,按照工作人员的指引提交申请 。有些地区也支持网上申请,您可以登录当地政府政务服务网,找到家庭农场申请相关板块,在线提交申请材料。
农业农村部门收到申请后,会安排工作人员对申请地块进行现场勘查 。勘查人员会实地查看土地的实际情况,核实申请材料中的信息是否真实准确。比如检查土地面积是否与申请材料一致,土壤质量是否符合种植或养殖要求,水源供应是否稳定等。同时,还会对农场的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评估,看是否符合家庭农场的建设要求。
勘查结束后,农业农村部门会组织相关专家和工作人员对申请进行审批 。审批过程中,会综合考虑申请人的条件、农场的规划合理性、发展前景等因素。如果申请通过,会进行公示,公示期一般为 7 - 15 天 。公示的目的是接受社会监督,确保申请的公平公正。如果在公示期间有人对申请提出异议,相关部门会进行调查核实,根据调查结果决定是否批准申请。
审批通过后,申请人需与农业农村部门签订家庭农场建设和治理协议 。协议中会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比如申请人要按照规划进行农场建设,遵守相关的农业生产规范和环保要求,按时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等;农业农村部门则会提供相应的政策指导和支持。
签订协议后,申请人就可以领取家庭农场证书了 。有些地区还需要到市场监管部门进行注册登记,办理营业执照,以合法开展经营活动。领取证书后,您就正式成为家庭农场主,可以按照自己的规划和经营策略,开展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享受相关的政策支持和补贴。
新农金自2013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乡村振兴、县域经济发展的区域产业运营服务;市场参与主体的战略及营销咨询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管理及投融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