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新规落地!家门口的摄像头还能随便装吗?普通人必看这5大变化!2025年4月新规落地!家门口的摄像头还能随便装吗?普通人必看这5大变化! 原创 未来新风向 未来新风向 2025年02月14日 08:15 黑龙江 57人 “家门口装个摄像头防小偷,居然违法了?” 最近,不少小区业主群里都在讨论一条新规——2025年4月1日起,《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这条法规看似“高大上”,实则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家门口的摄像头怎么装?商场、马路上的监控会泄露你的脸吗?被拍到了能

2025-02-15


“家门口装个摄像头防小偷,居然违法了?”  

最近,不少小区业主群里都在讨论一条新规——2025年4月1日起,《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这条法规看似“高大上”,实则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家门口的摄像头怎么装?商场、马路上的监控会泄露你的脸吗?被拍到了能维权吗?  

今天一文说透,带你避开“踩雷区”,看懂新规如何影响你的生活。

一、新规核心:管住摄像头,护住隐私权  

这次条例不是“一刀切禁止监控”,而是明确“谁有权装、装在哪、拍了怎么用”三大问题。用大白话总结就三点:  

1. 不能想装就装:商铺、小区、单位装摄像头,需向公安备案,私人在楼道、对门邻居家等公共区域装摄像头可能被限期拆除。  

2. 不能想看就看:商场、物业等机构的监控视频,禁止随意调取、传播,违者最高罚款10万元。  

3. 不能随便存人脸:学校、幼儿园、旅馆等场所,未经同意不得用AI人脸识别分析个人身份、行踪。

二、对普通人的5大影响:生活更安全,还是更麻烦? 

1. 家门口的摄像头:装不装?怎么装? 

- 自家大门朝向自家院子:可装,但需避免拍到邻居家门、楼道等公共区域。  

- 镜头对准公共区域**(如小区道路、楼梯间):需物业或业委会同意,并向公安备案,否则可能被要求拆除。  

- 案例:杭州某业主因摄像头拍到邻居进出,被投诉后强制调整角度。  

建议:装摄像头前先和邻居沟通,避免纠纷;选择“隐私遮蔽”功能的设备,自动模糊他人门口。

2. 小区、商场的监控:终于不用怕“裸奔”了! 

- 物业不得泄露业主行踪:此前部分小区物业用监控视频记录业主出入,甚至与第三方共享,新规明确此类行为违法。  

- 商场“偷拍”试衣间?重罚!:条例首次将试衣间、洗手间等隐私场所列入“绝对禁拍区”,违规最高罚50万元。  

普通人获益:再发现商场试衣间有摄像头,可立刻报警索赔。

3. 刷脸时代:你的脸不再是“公共资源”  

- 学校、超市、健身房:未经书面同意,不得用摄像头分析顾客的年龄、性别、消费习惯。  

- 人脸数据保存最长1年:此前部分商家永久留存人脸信息,新规要求超期数据必须删除。  

风险提示:遇到“不刷脸不让进”的小区门禁,可向街道办投诉。

4. 维权有门:被偷拍、被泄露怎么办? 

- 个人可要求删除视频:发现被侵权(如视频被上传网络),有权要求拍摄方删除,拒不删除可举报。  

- 举报电话12377:新增监控管理专项投诉渠道,核查属实后最快7天处理。  

真实案例:上海一租客投诉房东在公共浴室装摄像头,2天后设备被拆除。

5. 公共场所更安全,但“随手拍”可能违法  

- 正能量:犯罪无所遁形:交通枢纽、公园等区域的监控将全覆盖,数据直接接入公安系统,儿童走失、盗窃案侦破率或大幅提升。  

- 风险点:直播拍路人可能被罚:网红在街头直播时,若长期跟拍特定路人并传播,涉嫌侵犯肖像权,对方可依法索赔。

三、普通人必知的3条自保法则  

1. 检查自家摄像头:调整角度,避免拍到公共区域和他人隐私;定期删除无用视频。  

2. 遇侵权先取证:截图、录屏保存证据,拨打12377或通过“公安部网络举报平台”小程序投诉。  

3. 拒绝“强制刷脸”:除公安、银行等法定场景,其他场所可拒绝人脸识别(参考《个人信息保护法》)。

安全与自由,从来不是单选题。新规的落地,既是为了让守法者免于被窥视,也让作恶者无处藏身。技术本无善恶,关键在于用它的人是否心存敬畏。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