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本养老金,撑不起晚年生活

2024-12-25

我是槽三刀,一个喜欢吐槽的布衣青年!

农民不奢望和城里人拿一样多的养老金。

但至少也应该让他们能维持基本的生活。

近日,2025年要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的新闻,成了广大网友热议的话题。


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话题,这就得从农村的养老金说起。

2024年的农村养老金为260元左右,有的地方可能也就100多元,在物价飞涨的今天,这点钱很难维持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此外,“城乡一体化”喊了这么多年,城乡之间的差距似乎也越来越大。

即便如此,有些人依然指责农民没交社保就不该有养老金,甚至还有些人把农民正常的诉求说成是“农闹”。

农民辛苦了大半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过去交公粮的时候天不亮就去排队,还常常因为一些莫名其妙的理由被退回。

我们不禁要问,那种委屈和无奈又有谁懂?

再看看城里的高干,有的养老金能到5000元以上,哪怕是县级企业、下岗职工也差不多在三千元左右。

有人说城里人有养老金是因为交了社保,可农民以前交公粮不也是一种付出吗?

农民有地种是不假,但这地终究不能当饭吃。

众所周知,现如今种粮的成本越来越高,粮食的价格又持续走低,农民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更别提拿钱交社保了。

由此看来,如今到了养老的节点,城乡之间的差距仍旧是难以逾越的“鸿沟”。


养老问题,始终是关系到民生福祉的关键议题。

所以,才有了文章开头财政部计划于2025年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的话题。

我们相信,此举肯定会为那些处于社会底层、最勤劳辛苦且对社会贡献巨大的农民群体带去新的曙光。

农民作为社会的基石,在漫长的岁月中默默奉献。

然而,他们所获得的养老金却少得可怜,这无疑是社会公平之殇。

此次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尤其是着重关注农民群体,可以说是对历史“欠账”的一次弥补,是迈向公平的重要一步。

适度增加养老金,不仅能让老百姓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让他们吃得饱、穿得暖,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社会对他们的尊重与关怀。

其次,此举还有助于拉动内需,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

农村老人作为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当他们手中的养老金增加后,会将更多的资金用于日常生活消费,如购买食品、衣物、日用品等,从而带动农村消费市场的繁荣,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而且,这也能够减轻子女的经济负担,使得子女能够有更多的资金用于自身的发展和消费,形成家庭消费的升级,进一步推动整个社会消费结构的优化。

那么问题来了,该怎样去提高呢?一些网友给出了一些建议。

设置养老金涨幅的合理梯度,对于退休金较低的群体,如低于2000元的提高20%;低于3000元的涨15%;低于4000元的涨5%;涨到5000元则停止上涨等。

或许,这样既能保障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改善需求,又能避免养老金分配的进一步失衡。

但不管怎样,只要合理调整养老金的分配格局,缩小城乡以及不同职业群体之间的养老金差距。

就能让全体人民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