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3
在鲁地的一众校园里,学校“规范化”管理已经成了一个热门的话题。学校为了推行自己的“规范化”管理模式,将学生统一着装校服也纳入了学校日常管理的重要部分。
学校通过班级量化评比、班主任工作评价以及班主任津贴量化等手段,大力促使班主任督促学生、督促家长购买学生校服。
诚然,学生统一着装校服确实是有一定的现实积极意义。因为学生着装校服,在社会上就具有很强的身份识别作用,让人们一眼就能辨认出学生身份,便于管理和提供相应的保护与关注。
同时,身着校服也有助于学生提升自己的自律意识,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忘了学生的身份,就必须谨慎规范自已的行为。而且,全体学生统一着装校服,也可以避免校园里的相互攀比之风和学生间的炫富行为。
然而,长期以来,校服的质量却实在是令人堪忧。校服所采用的布料极其廉价,应该就是在有需求的时候才会生产,若不是因为校服订单,这些布料生产出来后,恐怕就是直接被淘汰的废品。
但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校服的价格却并不便宜,甚至有些家长形容其为“专卖店”价格。这就严重地违背了社会价值规律了。
再看校服的生产环节,那些能够承包校服生意的老板,并不是什么正规大厂的经营者。其中更多的是一些与权力狼狈为奸的“提篮子”者,他们从校园权力方拿到订单后,就是在简陋的生产作坊里加工出来了校服。
这样的生产条件,导致校服的工艺质量极差。学生穿在身上,不仅舒适度欠佳,而且在美感体验上也是非常差强人意。
而校服的所谓采购流程,实际上就是有些学校里的校园权力与校服老板私底下商量好了之后,直接让班主任通知家长交钱,而且还要过相当长一段时间后才能拿到校服。这种先交钱后交货的方式,本身就存在风险,家长作为消费者,却没有基本的选择权和保障权。
还有些学校看似民主地组织了家委会开会,让几个校服老板拿出校服样品供家长们选择。但实际上,这都是精心编排的戏码。
那些所谓的多个老板,就是真正拿到订单的那个老板找来扮演的“演员”。校园权力与校服老板只是演了一场戏给家委会的家长们看看,营造出一种公开公正的假象而已。
大家梳理一下会发现,一直以来几乎没有学校公开投标过校服生意。实质上,只有公开投标才是可以确保校服质量和价格合理的有效手段,但这个环节被特别故意地省去了,这不得不让人怀疑其中是否存在利益勾结。
有个老师讲,在他们的那个县里,有个老板做了几十年的校服了,每年做校服的时候,当地的很多作坊都帮他加工校服,大家都知道这个校服的成本低得可怜,但这个校服老板卖给学生的价格,却又是高得离谱。而老板私底下跟这些代工的作坊主说,层层进贡之后,自己也就只是赚了个辛苦钱。
有人直言,要是把那个校服老板抓起来,好多的局长、校长都会倒大霉,有些死了的局长和校长,都不会善终。
质量非常低劣、但价格又非常高昂的校服,让无数的家长感到恼火。但在现有的校园管理模式下,家长却敢怒不敢言。学校里校长施压班主任、班主任施压学生、学生施压家长的紧密环节,让家长在购买校服这件事上没有任何反抗的余地。
有些家长甚至担心孩子会因为校服问题受到不公平对待,而不得不特意还要多购买几套校服备用。
校服背后的这些猫腻,虽然不是什么秘密,但由于老师不敢反对、家长又不敢抵制,使得这种滑稽的校服生意成为了一种长期以来光明正大的暴利生意。那些最爱孩子的父母,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孩子穿上这种非州难民都不愿意穿、也没有哪个国家能援助得出手的低劣质量校服,这实在就是一种讽刺、也是一种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