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5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全国多地新闻媒体纷纷开设栏目,围绕“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主题,回顾新中国成立75年来各行各业取得的突出成就,礼赞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人民的勤劳奉献。亮点突出的栏目策划、深入扎实的采访报道、活泼多彩的新媒体呈现,让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报道百花齐放,为迎接新中国华诞营造了浓厚氛围。
细分主题
梳理新中国建设成就
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发展成果,这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报道的重要主题。媒体从经济社会多个细分领域入手,推出了一系列浓墨重彩的成就报道。
9月8日起,新华社推出“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系列报道,全景式展现新中国成立75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系列报道目前已经推出了《为民族复兴锻造更加坚强有力的领导力量——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党的建设成就综述》《总量连上台阶 结构优化升级——新中国成立75周年经济发展成就综述》等报道,分别呈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建设、经济建设、教育事业、科技事业、服务业、法治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建设、社会事业发展、“三农”事业、文化事业、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建设成就。
新华社推出的系列综述报道文章大气庄重,数据与事例结合,引人入胜。如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新中国成立75周年文化发展成就综述》一文中,文章开头提到“2024年2月,北京人艺经典话剧《茶馆》再次登上舞台。自1958年首演以来,这部北京人艺的‘看家戏’始终经久不衰、一票难求”,引出社会主义文艺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的根本立场。随后,文章列出数据“1949年,全国公共图书馆仅有55个、博物馆21个”“2023年末,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246个、博物馆6833个”,直观地呈现了国家为满足群众文化生活而做的扎实工作。
《人民日报》同样从具体领域入手,梳理新中国建设成就。9月9日,《人民日报》开设“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专栏。编者在开栏的话中写道,这一专栏将“展现新中国成立7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巨大变化”。首篇报道关注中国铁路建设,头版和8版文章讲述了中国高铁自主创新、走向国际的故事。其中,《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一文几乎占据整版,7000多字的长文洋洋洒洒,通过“一条强国路”“一条创新路”“一条开放路”“一条奋进路”4个方面的阐释,讲述高铁这一与大众密切相关的交通工具的建设之路故事,铺展开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经济、科技、对外交往方面的建设图景。这一专栏还关注了航天建设、制造业发展、质量强国建设等主题,文章有宏观视角也有微观呈现,读后让人心潮澎湃。
《农民日报》从9月4日起在第四版连续推出“共和国75周年礼赞·农事,支撑大国崛起”系列报道
《农民日报》从9月4日起在第四版连续推出“共和国75周年礼赞·农事,支撑大国崛起”系列报道,梳理粮食安全、农产品供给、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乡村治理、农民生活、农村改革、农业开放合作8个领域的大事,记录75年来“三农”人的奋斗历程与辉煌成就。非常值得一提的是,系列报道版面设计大胆创新,9月4日的4版上,大大的“75”字样把版面分隔开来,“7”的横笔放置了醒目的“共和国75周年礼赞”字样,竖笔则呈现了“三农”政策大事记,美编用稻穗、乡村景象和农民笑脸突出报纸关注“三农”的特色,红色主色调让整个版面显得喜庆热烈,大气美观。
细节呈现
致敬强国之路建设者
75年的发展之路,饱含中国人民的智慧与汗水。多家媒体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报道中,以强国建设者为主角,通过一个个奋进故事,为“何以强国”写下注脚。
《湖北日报》于9月17日开设“奋进强国路 澎湃中国芯”专栏,编者按写道:“湖北立足雄厚的工业基础,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一批‘中国芯’带动中国制造由大变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编者按表明,开设“奋进强国路 澎湃中国芯”专栏,以展现湖北人民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的拼搏作为,见证中国式现代化伟大成果。
《湖北日报》开栏的首篇报道《“时间魔盒”每天误差不超过3/10000000000s》,讲述了位于武汉的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原子钟专家梅刚华与团队克服欧美技术封锁,通过自主研发,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研发出星载原子钟的故事。9月18日推出的报道《千行百业平价用上国产红外芯》则讲述了“湖北造”红外芯片为我国红外产业掰开“卡脖子”的手的故事。记者采访了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聚焦他们为何决心自主研发红外芯片,又是如何在研发过程中“关关难过关关过”,最终成功研发平价红外芯片的故事。文章致敬了研发人员敢于突破国外权威与封锁、甘于潜心研究的精神。
《河北日报》推出的“寻访西柏坡老房东”报道。
《河北日报》的“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专栏下又分出了“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寻访西柏坡老房东”“河北造 新地标”“我的手机存照”“老区行”等几个子主题,报道聚焦河北人以及为河北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推出了多篇故事性强的报道。如《今天获授“共和国勋章”的他,为河北做了这么多……》一文,介绍了我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和农业发展战略专家李振声组织实施的农业科技“黄淮海战役”、提出并推动的“渤海粮仓”项目建设都与河北有关,致敬了他对河北粮食增产增收的贡献。“寻访西柏坡老房东”策划令人眼前一亮,首篇报道就讲述了毛泽东同志住过的小院的房东闫会俊的故事。闫会俊把“不能因为毛主席老房东这个身份,跟党组织提条件”作为家训代代相传,一家人靠勤劳的双手在新址重建家园。报道还用视频进行呈现,把党的领导人的亲民形象和西柏坡老房东的质朴很好地体现了出来。
细心策划
推出“潮”味新媒体产品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报道中,还涌现了许多颇具新意的融媒体产品。
9月12日起,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推出“老照片新故事”全媒体报道,从一张张老照片出发,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直观呈现山东75年来的奋进历程和辉煌成就,生动展示新时代百姓生活幸福安康的美好图景,充分反映虽经岁月磨洗仍历久弥新的改革创新基因、奋发进取精神。首期报道别出心裁,通过一组AI修复的老照片,再现了山东省莒南县坪上镇厉家寨村战天斗地整山治水的历程。借助AI技术,建设者挥舞锄头的黑白照片变成了彩色的,点击视频还可以看到老照片上的人会“动”,他们的锄头有力地落下,翻整撂荒地,小伙子推着独轮车运送石块垒渠道,当年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在技术加持下被呈现出来,饶有趣味。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于9月2日启动《致敬新时代》全媒体报道,关注各地区、各领域的亮点成就、经验做法,以及各行业优秀人物、模范榜样,以全媒体方式进行立体呈现,并计划邀请全国多家媒体联动,进一步提升全媒体报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则推出了“信仰之路·大国之道”大型融媒体报道。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则推出了“信仰之路·大国之道”大型融媒体报道。“信仰之路”是《解放日报》推出的重大主题报道活动品牌,此次启动的报道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为主题,选取了G318、G228、G312、G109等具有代表性的国道线路,聚焦“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和中华文明探源”“生态文明建设”等主题,探寻其间的治国之道和发展之道。这一融媒体报道侧重用视频、图文的形式,用不长的篇幅和高频次的更新开展行进式的报道,内容轻松活泼但处处体现“发展”关键词。如记者在G109国道采访时,发现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用“鱼脸识别系统”记录洄游湟鱼的数量,就用视频记录了下来,呈现了生态环境改善带来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图景。
从宏观的综述到微观的故事,从纸媒的精美设计到融媒体的创新呈现,全国主流媒体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报道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连篇佳作令人为国家发展取得的成就由衷自豪。
(本文图片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