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领导干部要欢迎舆论监督

2023-02-17

《领导干部要欢迎舆论监督》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发表于《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的一篇文章。文章旗帜鲜明指出了官员与舆论场的关系,立意新、角度广,深度阐述了官员和舆论场的密切关系,即使在新媒体盛行的今天,该文依旧具有前瞻和普遍指导意义。文中写道:“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必须自觉接受监督。要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欢迎舆论监督,主动接受舆论监督,通过运用舆论监督,改正缺点和错误,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新闻舆论部门的同志要遵守新闻纪律,做到反映情况客观真实,鼓劲帮忙而不添乱。特别应注意不报假新闻,不炒作可能引发各类事件的所谓热点新闻。要不断 、改进新闻宣传工作,围绕中心抓好重大主题报道,提高舆论监督水平,改进重大突发事件报道,健全这方面报道工作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协调机制,认真落实和完善新闻发布制度,牢牢掌握新闻信息传播的主动权。新闻舆论要唱响团结稳定鼓劲的主旋律,及时准确地传播党的声音,积极有效地做好释疑解惑工作,形成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氛围。

2023年2月14日,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官方公众平台“浙江宣传”发布《关于舆论监督的六个认识误区》的文章。文章强调,随着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舆论监督推动实际工作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凸显,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不管是党员干部、普通群众或者是媒体、平台本身,对舆论监督还存在一些困惑和误解。文章第二条讲道:有的领导干部习惯将负面舆情的发生归咎于舆论监督,认为舆论监督是“抹黑”“添乱”,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因此,遇到舆论监督时,不首先反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是找宣传网信部门打招呼,想着用“封堵删”的方式来平息舆论;更有甚者,对舆论监督抵制对抗,对记者打击报复文章还强调:事实是第一性的,舆论是第二性的。引发负面舆情的根本原因不是舆论监督,而是舆论监督揭露的事情本身。只有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赢得舆论和群众的理解支持;反之,只想着灭舆论的火,缺少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的决心和行动,则可能引发更大的次生舆情事实上,加强舆论监督不仅是对权力行使的规范,也是对领导干部的保护。有的地方政务公开栏上写着“爱护我请监督我,关心我请批评我”的标语,细细琢磨,话语浅显道理深刻。舆论监督,发动群众的力量,发挥媒体的优势,能时常提醒领导干部规范用权,防止以权谋私,不正是一种爱护吗?“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监督,主动接受监督,习惯在监督下开展工作,决不能拒绝监督、逃避监督。”领导干部须习惯于在监督下工作和生活,正确对待舆论监督,及时解决舆论反映的问题。个别领导干部与其在舆论监督来临时花费精力“找补”“灭火”,不如平日里依纪依法办事、保持清正廉洁,把精力和心思用在为民服务上。

媒体链接